现阶段,尽管下游的行业应用相对来说机会更大,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国内市场销量134169台,同比涨幅19.3%。出口销量11631台,同比涨幅20.7%。

2020年5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31744台,同比涨幅68.0%。国内市场销量29521台,同比涨幅76.3%。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20年1—5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45800台,同比涨幅19.4%。出口销量2223台,同比涨幅3.3%。表1:中国挖掘机械市场概况 表2:国内挖掘机械市场概况 (本文来自: CCMA挖掘机械分会)
出口销量11631台,同比涨幅20.7%。出口销量2223台,同比涨幅3.3%。而且,与美国人的不同,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结果不会大叫大嚷,政府和企业配合默契,任何时候的表达和解释都是温良恭俭让,面子会留得足够,可对实质认知的认真和坚决的执行力,毫不动摇。
而放弃或退出其竞争,会不会又是一个误判呢?3. 外资大象在后市场的竞争中有较大的优势对工程机械的后市场的经营,是涉及工程机械的产业金融,租赁设备及管理,租赁SaaS,线下网点布置,零配件供应,二手机转卖等等。2. 疫情之下日系大象市场份额的继续跌落大约一年前,笔者曾经对日系品牌大象从产品、团队、代理体系、后市场与服务等8个维度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曾经的优势和在华市场份额大幅跌落、快速下滑的因果。从历史看,人类对黑天鹅事件的对应,伴随着大量的误判(包括战争)。同理,对未知的未知,笔者的这些观点和议论,也逃不出自身的局限性,一己之见之猜想,仅供相关人士参考而已。
如此误判应该是以绝大多数在华日资企业的认知为基础的,这个推断估计是大概率事件。假如日本政府的决定是误判,在华的日本工程机械的品牌大象们,他们是否也如此的误判去积极响应安倍的召唤,迅速的撤出中国呢?同理,欧美工程机械品牌大象的在华企业的误判,也会不会是配合特朗普的去全球化战略,从中国撤出呢?黑天鹅的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要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

同样,全球的工程机械行业格局的改变,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但是有一点,我们肯定是知道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巨大,不论对国产大象还是外资大象,危机与机遇并存,真正的较量还在继续。我们知道,面临西方国家经济主权回归,由此带来的外资撤离中国的冲击,可我们不知道,外资撤离将会以何种速度和规模出现。其中改革供应链项目专门列出了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那么,日本的工程机械的品牌大象,谁会是在日本政府撤出的名单之内呢?好几年了,特朗普一直公开号召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并且美国政府对其回撤给予政策优惠,直接了当,目的明确,天下人人皆知。
我们更不知道,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冲击,是否哪一天也可能这些外资大象们已经不动声色的开始撤出了。其实,只要有一只黑天鹅飞起,那些严密逻辑推演的层层数据,就象一大堆符号,所谓各种高论和观察也可能都是误判(当然也包括笔者本人的误判)。如此巨大的工程机械后市场,其规模世界之最,外资大象在当下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依然大有可为。在疫情的变化下,行业内外各方高人议论和预测一片,几乎所有关心事态发展的人,似乎都确信自己明白正在发生什么,可是每一天都发生着完全出乎他们预料的事情。
可以肯定地说,既然日本政府拨巨资资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影响非同小可!就笔者与日本企业交往二十多年的经历观察,既然如此误判已经形成了政府定量的预算,显然是反复研究推算的综合结果。那么,工程机械的欧美品牌大象,他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呢?所谓黑天鹅事件,除了它的意外性和产生重大影响,再就是我们的人性促使我们在事件后,为它本身的发生,包括我们的对应行为(包括误判),做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论证,甚至编造一系列理由,来解释他们的发生和对应的合理性。

其不同意见是,欧美品牌大象,尤其象卡特彼勒这样的世界工程机械设备制造的巨无霸,全球商业网络扎实而稳定,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的工程机械行业也不可能逃脱如此浪潮的波及,国内市场一系列的不寻常事件的发生:国产大象(厂家)销售逆势暴涨,外资大象市场份额继续跌落,三一徐工引领国产大象涨价价格战,股票市场的工程机械板块更是红旗飘飘,小跌大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9日指出,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下滑……。4. 决战在后市场毫无疑问,不论本文的上述命题成立与否,或者都是误判,不论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外资大象们是去是留,中国工程机械的最后决战一定是在工程机械的后市场。所谓撤回,就是撤回日本本土,制造在内,市场在外。我们知道,美日已经启动企业撤离计划,可我们不知道,美国和日本政府下一步如何把这些制造业巨头大象弄出中国市场。约翰迪尔(John Deer),沃尔沃(Volvo),日本小松(Komatsu)和日立建机(Hitachi)等都拥有自己的专业租赁公司。而且就现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排名还是前几位,市场份额依然是外资品牌大象的佼佼者
九、 结论就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万亿以上的需求基础,中美贸易战的国际环境下一带一路项目的逐步开展,以及建筑业央企和建筑工程公司的轻资产的经营方针,对工程机械的租赁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是几万亿人民币的市场。即使在美国市场,URI的市场份额也就在10-15%,前十名的租赁大象份额加起来也在30%左右,同样,在日本市场,所有租赁大象份额也是在40%左右,唯一不同的是,美国和日本的蚂蚁兔子的体量更大一些,更多的是以企业行为的商业思考和经济活动。
F. 需要两个以上的经济周期的积累工程机械是周期性行业,涉及宏观经济周期,基本建设周期,相关设备的生命周期。现在高空作业设备的市场存量约10多万台,租赁额总量约80亿,以租赁市场2万亿的规模,仅是0.4%份额,假设它的存量翻了3倍为30万台,240亿营业额,也就是1.2% 的份额。
那么,对当下中国版的URI的初建有参考意义吗?B. 当下中国基建施工还是以土石方混凝土设备为主(包括一带一路项目)。五、 几个可能的误区或认知的局限性中国与美国市场环境不同,当下各类租赁及平台化公司,有可能成为大型租赁公司的成长的路径肯定也不同,如下就几个相关问题简单的讨论:1. 同一类的设备大量采购是否明智?工程机械租赁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如何对抗宏观经济周期,基本建设周期,设备的生命周期的影响,大型租赁公司同一类设备存量的多少是一个关键要素,对其利润有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规模经营效益递减是由于工程机械设备耐用品的属性(详见《从科斯猜想到薛小平猜想》一文)及规模经营的规律所致。B. 就当下的中国市场环境和人文文化,如果仅仅是为了兼并而兼,很可能是只兼并了铁(设备),而没有兼并到人(客户群体与管理人才),这并不是兼并的目的,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痛点之一。B. 设备的种类比数量更重要为解决上述(A)的矛盾,增加租赁设备种类是规模经营保证合理利润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平衡相关行业周期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的最基本商业模式。想当初,URI的CFO和财务总监,就是因此在美国双双入狱三年。
而类似URI当年兼并的300多个理想的各类优秀专业租赁公司,很可能还没有生出来或者还是在 婴儿期。也就是说,如果URI靠自己积累发展,就现在的规模(143亿美金),假设以一亿美元资产为起点,每年一亿美元的增幅,也得需要142年!D. 各类经济周期的对冲和平衡大型租赁公司经营最重要要素之一,是如何平衡和对冲宏观经济周期风险,行业周期风险,基本建设行业周期风险,或者说如何利用如此风险和周期而获得最大化的经营优势和利润(今后专文论述)。
四、 相关大型租赁公司成长的几个基本要素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是行业中最复杂的商业模式,URI成长用了20多年,相关的要素很多,如下只是以相关大型租赁企业的六个基本要素为例说明,并不是对URI全方位的解读。否则,就中国相关法律和税务的复杂性(与美国的司法类比),估计进去的人也少不了。
如果加上一带一路项目就更多了。还有另外一种估算法,就工程机械存量市场约1000万台套(详见《碎片化购买力》 一文),估算平均20万/台/年的收入(包括人工费),设备租赁费约2万亿人民币。
从垃圾行业到工程机械都是非常草根的领域,自下而上的跨度之大, Bradley Jacobs的能力和影响力绝对不一般。以笔者之见,形成像URI 这样的企业过程,人才的成长和管理系统的成熟,适合市场设备种类的合理结构形成,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包括组合兼并的商机,需要跨越几个经济周期。有规模租赁企业主要集中在各大品牌的名下和非常少数的专业租赁公司(营业额过亿)。八、 蚂蚁会被消失和绝灭吗?几百万的蚂蚁和兔子的租赁业务单元,涉及约1000万台设备、约2000万从业人员,工程机械碎片化和相关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其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URI的创始人Bradley Jacobs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创立URI之前,已并购整合成功数家公司上市。比如,URI20多年来,就有近300次的并购和组合。
六、 税务及相关法律环境就当下中国税务和资产管理环境,中国租赁企业设备财产存在的多元化状态(包括各种各样的非账目隐形财产)非常普遍,使得兼并过程伴随着税务和法律风险。以此设备种类结构比例,似乎是要成为中国的URI的条件之一,需要拥有大量的高空作业设备(占比35%),这也是许多租赁公司对此大量采购的原因之一。
公开数据整理 就现在中国的经济和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以笔者之见,出现中国版的URI的巨无霸,大概至少需要1.5-2.5个大经济周期(5-10年)的时间过程。估算法二中,叉车的自用约为80%,塔吊的租用几乎100%,土石方设备的租用约95%等等),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全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是万亿级的规模。 |